如今的电子产品,外形越来越小,而其功能越来越度多,性能也越来越高。这给产品设计带来的挑战,不仅反映在产品内部的设计要更紧凑,对外部连接性也提出了更苛刻的要求,要求相应的连接器也能够跟上技术进步的节奏。这样的挑战,在数据中心和服务器应用上尤为突出。

应对这一挑战,有两个重要的技术路径:一是采用混合连接器,即单一连接器中同时包含电源和信号端子,一站式满足电源和信号传输的需求;另一个就是尽可能“压缩”连接器端子间距,为连接器“瘦身”。
按照上述的技术路径,Amphenol ICC推出了端子间距仅有0.60毫米的Mini Cool Edge连接器。这是一款0.60毫米高密度、高速卡边缘连接器,适用于新一代小型系统。这种精细间距解决方案支持多种板对板应用,如直角、夹层和共面,并提供电缆互连选件。这种单件式连接器可用于服务器内的多种应用,例如扩展卡、网卡和固态硬盘等。这种连接器支持1.6毫米厚的配接板,使其适合大多数板对板应用。它拥有电流1.1A和最多12个电源引脚,非常适合中等电源的应用需求。
从“Mini”这个定语我们不难看出,这款连接器与标准型号相比具有更“迷你”的外形;而与此同时,Mini Cool Edge在性能上一点儿也不含糊,可以支持高达56Gb/s PAM4的高速差分对!

这款连接器的小身材里,还有哪些惊人的能力,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Cool Edge:混合连接器的典范
在探究Mini Cool Edge连接器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它所属的家族:Cool Edge。
Amphenol ICC的Cool Edge产品系列是用于数据中心和服务器的混合卡缘解决方案。由于是“电源端子+信号端子”的混合连接器,所以Cool Edge被认为是节省空间的替代解决方案。从传输性能上看,Cool Edge产品系列符合PCIe和SAS/SATA等高速标准,在高速传输条件下具有极佳的信号完整性,所以成了数据中心、服务器、SSD等应用的“最爱”。
经过多年的发展,Cool Edge产品系列现已形成了一个人丁兴旺的大家族(见图2),从不同的外形、间距和传输速率,全面覆盖用户设计的需要,说其是数据中心和服务器混合卡缘连接器的典范,一点也不为过。

新经典:迷你版的Cool Edge
Mini Cool Edge连接器就是在这样一个产品家族中诞生的新秀。所以它身上不仅继承了Cool Edge连接器家族优秀的“基因”,也进化出了自己特有的过人之处。具体说来,有以下三点:
小型化
从Cool Edge产品家族产品路线图可以看出,这个系列连接器一直在不断序缩小自己的端子间距。以适应小型化的应用需求。Mini Cool Edge连接器就是在0.8毫米和0.65毫米间距标准连接器的基础上发展出的0.6毫米间距的“迷你”版,它虽是标准连接器的迷你版,但功能更佳。它们密度更大、速度更快,支持新一代的小型化系统。
高性能
十分难得的是,Mini Cool Edge在“瘦身”的同时,性能上并没有打折,而是更进了一步。从信号传输上看,该连接器采用离散式引脚设计,可支持高达32Gb/S NRZ, 56Gb/S PAM4的单端和高速差分对(同系列的的Micro Cool Edge,虽然端子只有0.50毫米,可是传输速率稍逊色,为16GT/s)。从电源传输上看,Mini Cool Edge拥有最多12个电源引脚,每引脚载流能力为1.1A,应对中等电源的应用完全胜任。
应用广
Mini Cool Edge符合SFF-TA-1002、Gen Z、EDSFF和OCP NIC 3.0规范,可适应当下和未来技术标准的变迁。这个系列的连接器提供垂直、直角、跨式安装,以及正交选项,适用于直角、夹层和共面等多种板对板应用场景。同时,这Mini Cool Edge还支持1.6毫米厚的插配板和不同板对板、模块应用——如FPGA、SSD和NIC——有很强的扩展空间。
我们将Mini Cool Edge特性总结如下:
-
支持高达32G NRZ和56G PAM4的单端和高速差分对
-
有垂直、直角、跨式安装和正交选项可供选择
-
信号引脚间距为0.60毫米,额定电流为1.1A,设有多达12个用于电源应用的引脚
-
信号引脚选项:56、84、140和168
-
外形小巧
-
用作节省空间的连接器
-
分立引脚设计
-
支持1.6毫米厚的插配板
-
可为模块卡供电
-
机械性能:
- 可插拔200次
- 插接力(最大值):0.6N/引脚
- 拔出力(最小值):0.06N/引脚
-
电气性能:
- 接触电阻:初始值30mΩ(最大值);测试后最多改变-15mΩ
- 电源:72W(最大值)
- 介电耐压:300VDC
总之,Mini Cool Edge连接器在端子间距仅0.60毫米的小身材中,却可以提供出众的互连性能和应用的可扩展性,这样的连接器产品在工程师的圈子里,不难收获好人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