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图形应用MCU市场空缺,Microchip发布内建GPU的PIC32MZ DA
cathy -- 周三, 06/07/2017 - 14:36
目前大部分电子产品在用户体验升级方面通常从交互方式入手,而通常的思路就是将传统按键交互来使用GUI来替代。
目前大部分电子产品在用户体验升级方面通常从交互方式入手,而通常的思路就是将传统按键交互来使用GUI来替代。
来源:ST MCU交流信息
我们在从事MCU应用开发过程中,难免会碰到MCU芯片异常的问题。比如异常复位,表现为复位脚有电平跳变或者干脆处于复位电平;在做代码调试跟踪时,发现代码往往进不到用户main()程序;或者时不时感觉芯片死掉了,功能完全不可控等。
针对类似严重异常情况的原因我在这里大致总结下,与大家分享。
单片机现在可谓是铺天盖地,种类繁多,让开发者们应接不暇,发展也是相当的迅速,从上世纪80年代,由当时的4位8位发展到现在的各种高速单片机……
各个厂商们也在速度、内存、功能上此起彼伏,参差不齐~~同时涌现出一大批拥有代表性单片机的厂商:Atmel、TI、ST、MicroChip、ARM…国内的宏晶STC单片机也是可圈可点…
MCU在当前手机与平板电脑应用中主要用作诸如电容式触摸感应接口、触摸屏接口、摄像头接口、不同模拟传感器输入检测、USB接口以及电池充电与监控等众多功能的协处理器。此外,负责互连上述功能的所有逻辑和接口都可以采用像用于模拟输入的ADC、用于蜂鸣器应用的PWM、段式LCD、字符型LCD、图形化LCD、用于音量控制的DAC、USB接口以及电容式触摸屏接口等各种可用组件模块设计而成。
选择适合某个产品使用的微处理器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不仅要考虑许多技术因素,而且要考虑可能影响到项目成败的成本和交货时间等商业问题。
在项目刚启动时,人们经常压抑不住马上动手的欲望,在系统细节出台之前就准备微控制器选型了。这当然不是个好主意。
本文比较了8位元MCU和32位元MCU的使用案例,可作为如何选择这两种MCU架构的指南使用。
本文大部分32位元范例将关注于ARM Cortex-M装置,Cortex-M在不同MCU供应商产品组合中表现非常相似。由于8位元MCU有很多种架构,所以很难对8位元供应商之间进行类似的产品比较。为了进行比较,本文将使用广泛应用、易于理解的8051 8位元架构。
任何一款MCU,其基本原理和功能都是大同小异,所不同的只是其外围功能模块的配置及数量、指令系统等。对于指令系统,虽然形式上看似千差万别,但实际上只是符号的不同,其所代表的含义、所要完成的功能和寻址方式基本上是类似的。因此,对于任何一款MCU,主要应从如下的几个方面来理解和掌握:
了解MCU的特点
来源:光豆儿(头条号)
main()是用户程序的入口,那么MCU在main()之前都做了什么呢,下面以stm32f10x芯片为例,描述下main()之前的事情。
简单说MCU在进入main()之前,一直再做进入main()的准备工作。那么这些准备工作都包括什么?
(本文作者瑞萨电子Stefan Ingenhaag)
每个工程项目在开发实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最主要的三大因素是效能、功耗和价格,人们通常需要对这些因素做出权衡和折衷。以这三个因素为顶点构成三角形,每个项目都有其「侧重点」,但根据产品、市场和时间会有不同的相对权重。
微控制器(MCU)在从电机控制,到信息娱乐系统和车身控制等越来越宽泛的汽车应用中提供至关重要的性能。随着价格的下降和整固的增加,微控制器正变得越来越普及,这意味着MCU被越来越多地视为商品。尽管存在这种商品化趋势,汽车系统设计工程师仍然认为不同的控制器会有很大的差异,包括各种级别的集成度和功率要求。选择MCU通常可以缩减材料成本(BOM),从而有效地降低电子控制单元(ECU)本身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