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4内存,该配什么样的内存插槽?

说起内存(模块)和内存插槽,让笔者想起一段往事:那还是在大家喜欢自己“攒机”的年代,公司IT小哥去电脑市场买配件组装了两台兼容机,用了一段时间,其中一台就出了状况,总是无缘无故地重启,有时候干脆就黑屏罢工了。IT小哥抱来一堆杀毒盘,使出浑身解数,但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最终还是一个经验老道的IT老师傅一语点醒梦中人:“你看看是不是内存没插好……”结果还真的是内存插槽一端的内存卡扣松动了。

“”

内存插槽对于内存乃至整个电脑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而上面这个例子,影响的不过是一台PC,如果类似的内存互连问题发生在一个数据中心的服务器里面,那故障的排查成本,以及可能造成的损失,就不好说了。因此,内存连接器的选择,千万马虎不得。

内存的提速之旅

大家都知道,随着半导体技术进步,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内存的容量越来越高,而在容量增加的同时还有一个指标必须同步提升,那就是内存的数据传输速度,否则性能将大大受限。

早期的DRAM是异步的,不受时钟调节,为了实现更大的传输速度,最终演化出了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SDRAM架构,从此内存数据的传输依赖于时钟信号,有了预定义的周期,更“有组织”也更加高速。

最初的SDRAM被称为“单倍速率SDRAM”,即SDR-SDRAM,顾名思义它在每个时钟周期只能传输一个数据信号。用了一段时间,大家又嫌它慢了,于是工程师们开始琢磨,如何能够在不增加时钟频率的情况下(也就意味着不增加功耗),提升数据传输速度,由此开发出了“双倍速率SDRAM”技术——也就是我们今天已经熟识的DDR-SDRAM——由于新技术可以在时钟的上升缘和下降缘都进行数据传输,因此让SDR-SDRAM速度得以翻番!

DDR的出现并不是内存提速之旅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在第一代DDR的基础上,开发者增加了一个额外的时钟倍增器,让内存在总线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数据传输速度又提高了一倍,这就是DDR2。此后,随着4倍时钟倍频器的集成,更高带宽、更低功耗的DDR3又来了,将传输速率提升到了800~1600 MT/s。

从2014年起,DDR4逐渐投入批量商用并成为主流,特别是在性能要求更高的通信和数据中心领域。与前一代的DDR3相比,DDR4在传承了其倍频技术的基础上,提高了内存的核心频率,使得传输速率可达2133~3200 MT/s,甚至更高。

“图1:DDR
图1:DDR SDRAM技术发展路线图(图源:Amphenol ICC)

伴随着DDR4的升级,内存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每个DIMM DDR4内存引脚增加到288个,工作电压降到了1.2V,内存的最大容量也达到了64GB。与之相适应,DDR4内存插槽连接器也需要随之升级了。

“表1:DDR至DDR4技术标准比较(来源:百度百科)”
表1:DDR至DDR4技术标准比较(来源:百度百科)

DDR4需要什么样的内存插槽?

当我们讨论内存插槽的选型时,其基本逻辑有点像评测一辆汽车——如果是在时速10-20公里的低速状态,不同档次的汽车间差别并不明显;可如果将速度提上去再试试,弯道、抓地、减震……高下立现!所以可以说,“高速”的DDR4也是内存插槽连接器的试金石,不是谁家的产品都能够经得住考验。

一个能够满足DDR4内存模块性能要求的插槽连接器应该什么样?Amphenol ICC的垂直式DDR4 DIMM内存插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范例。

“图2:Amphenol
图2:Amphenol ICC的垂直式DDR4 DIMM内存插槽(图源:Amphenol ICC)

这是一个可以容纳JEDEC MO-309标准DDR4内存模块的内存插槽,具有间距为0.85毫米的288个引脚端子,高2.40mm的底座,外形紧凑、插槽间距小,可以支持DDR4内存更低的工作电压,更快的数据传输速度。该DDR4内存插槽系列符合全新的JEDEC POD12接口标准,并支持UDIMM、RDIMM和LRDIMM等多种内存模块类型,适用于存储系统、服务器、台式机和工业计算机等应用。

如果对Amphenol ICC的DDR4内存模块插槽做更细致的观察,我们可以看到它非常鲜明的三个特点:高可靠性、紧凑化设计以及全面的产品组合。

高可靠性

对于性能更高的DDR4内存模块来说,确保其可靠运行尤为重要。Amphenol ICC的DDR4内存模块插槽从三个方面保证了高速数据互连的可靠性。

从电气性能来看,该连接器采用铜合金触点,表面采用闪镀金,或者最少15/30微英寸的金镀层;焊接区域镀锡或雾锡;全底座底部镀镍。连接器触点的额定电压为30V AC (RMS)/DC,每引脚最大额定电流0.7A。这样的设计,确保了优异的电气连接,端子的低电阻特性还支持使用RDIMM规范的内存模块,有利于进一步降低数据中心等高功率密度应用场景的功耗。

从机械结构来看,Amphenol ICC的DDR4内存模块插槽能够确保触点最小0.30Kgf的保持力;插槽两端的卡扣可以提供最小3.5kg的过应力保护,确保受力10秒无损坏;内存插槽和PCB之间的板锁机构(Boardlock)还可提供最小1.36Kgf的“定力”……这些机械结构设计,让连接器可以应对冲击、振动等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防止内存模块触点的松动或者外力的损坏。

值得一提的是,在确保稳固的机械结构的同时,该内存的插拔并不费力——插入力为最大10.88Kgf,拔出力为每对触点最小14gf——方便了用户对于内存模块的安装和维护。

从环境防护能力来看,该系列产品绝缘外壳部分采用的是耐高温的塑料(符合UL94V-0耐火能级),这不仅为连接器的核心互连部分提供了可靠的保护,而且可以克服热冲击,使得这个系列中的SMT版本产品能够适应回流焊工艺的要求。

紧凑化设计

随着DDR技术的升级,内存模块的引脚数一直在增加,但是在有限的系统PCB板上,给内存提供的空间并不见得会增加多少,因此内存模块插槽的小型化设计是必经之路。

Amphenol ICC的DDR4内存模块插槽以0.85mm的引脚间距、高2.4mm模块底座的小型化设计,为288引脚的DDR4模块提供了很好的连接和支撑。同时它采用了更窄的外壳、更纤细的内存模块卡扣设计,进一步减小了连接器的外形尺寸,也有助于优化整个系统的空气流动性,利于散热。Amphenol ICC还提供单侧模块卡扣闩锁的版本,用于特殊的紧凑空间设计。

此外,在这个DDR4内存模块插槽板底端还有一个槽沟,允许在板底部安装小型无源部件,进一步优化PCB空间的利用率,这也为设计开发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额外提一句,Amphenol ICC的这种连接器的小型化能力,一个更突出的例子是其推出的DDR4超薄型(ULP)DIMM垂直插槽,它专门为低外形的VLP DIMM内存模块而设计(也兼容标准DIMM模块),仅有1.1mm的模块底座,以及13.1mm的连接器总高度,可以说是那些对空间要求更为苛刻的应用的不二之选。

“图3:Amphenol
图3:Amphenol ICC的标准和超薄型(ULP)DDR4内存模块插槽的比较(图源:Amphenol ICC)

全面的产品组合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Amphenol ICC提供的DDR4内存模块插槽是一个完整的产品系列,包括三个产品类别:

  • 表面安装技术(SMT):P/N 10124677

  • 针脚通孔(PTH):P/N 10124632

  • 压入配接(Press-Fit):P/N 10124806

此外,Amphenol ICC的DDR4内存模块插槽还提供1.6mm和2.4mm两种焊尾选项,可以适应不同厚度PCB电路板的需要。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无论用户的最终应用是怎样的,“总有一款适合你“。

“表2:不同类型Amphenol
表2:不同类型Amphenol ICC DDR4内存模块插槽型号一览(图源:Amphenol ICC)

实际上一个厂商可以提供的产品组合的广度,折射出的是其平台化的设计和制造能力,是其是否有完整的体系去紧跟技术标准的迭代,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比如目前虽然DDR5标准还未正式商用,但是Amphenol ICC已经有相应的产品上架了。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这话用在DDR4内存模块插槽连接器的选型上再合适不过了。一个设计独到、制作精良的连接器不是个表面上的“样子货”,而是可以为充分释放新一代DDR内存的性能优势提供可靠的支撑。DDR4内存该配什么样的内存插槽,现在你心中有数了吧?

“表3:Amphenol
表3:Amphenol ICC DDR4内存模块插槽特性优势总结(图源:Amphenol ICC)

购买Amphenol ICC的DDR4内存模块插槽或是获取更多技术信息>>请点击这里<<

该发布文章为独家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对于未经许可的复制和不符合要求的转载我们将保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