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穿越至百年前的北京城?

近日,一段被人工智能(AI)修复的百年前北京影像“刷屏”了朋友圈!有了AI的“加持”,原本分辨率较低的黑白画面被“还原”了色彩,沉睡在历史长河的1920年北京城风光,现在以高清分辨率的形式再次呈现~

“左:AI修复前,右:AI修复后(图片来源于网络)”
左:AI修复前,右:AI修复后(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了能修复影片,AI还能赋能疫苗的研发、变脸、说唱……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日新月异,玩出的花样层出不穷。那么,人工智能究竟是什么?其广泛应用是如何实现的?人工智能未来有可能取代人类吗?

“全球首位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球首位3D版AI合成主播,新小微(图片来源于网络)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人工智能的神秘面纱~

01、正式介绍一下,这位是AI

从总是傻傻推送类似新闻的资讯平台,到灵敏的人脸解锁支付功能,再到能与人类对话的Siri等……虽然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但人工智能其实在生活中无处不在。那么,什么是人工智能呢?

简单来说,人工智能就是让机器变得跟人类一样聪明,能够完成原本只有人类才能完成的任务,而其核心是算法。

“通过“图灵测试”可验证机器是否拥有人工智能”
通过“图灵测试”可验证机器是否拥有人工智能

那么,人工智能有没有可能比人类还聪明呢?根据其智能高低,人工智能可以分为三个等级: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

  • 弱人工智能是指在单一领域拥有一定智能的机器。目前人们所研究出的人工智能大多属于这一类别,如上文中提到的人脸识别系统。
  • 强人工智能常被认为是有自我意识的,拥有接近于人类的智能,如《生化危机》中的红后或《钢铁侠》中的贾维斯,以目前的科技水平还难以企及。
  • 超人工智能指几乎在所有领域都凌驾人类的人工智能,如美剧《西部世界》中整合了世界上所有信息,再经过精密计算规划出人类未来图景的雷荷波。

为了获得更高等级的“智商”,AI也有它的学习之道。最著名的两种技术和方法就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今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领域的权威学者吴恩达曾表示,“一百多年前,电力彻底变革了每个行业,如运输、农业、制造、和通信。今天AI也如同电力一样,将改变各个行业。”

02、AI的十八般本领,你发现了吗?

1.人脸识别

生物识别相比字符密码具有更好的加密性,如今用户已经习惯用人脸识别来解锁手机和安全支付。不过,机器在最初需要进行大量的学习,因为人脸识别并非通过拍一张照片,然后与以往“留档”照片上的像素点进行比较,而是基于大量习得的数据建立了一个计算模型,然后通过模型识别出你的“脸”。

“”

2.智能语音

智能语音交互包含了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NLP)、语音合成等主要技术,其中NLP技术能够让机器理解人的意图和需求。目前,机器对句子的理解仅能做到语义角色标注层面,即标出句中的句子成分和主被动关系等,要让机器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NLP技术需要依赖深度学习,通过大规模的数据训练,提升技术效果和体验。

“”

3.智慧物流

AI正在掀起物流行业的变革,例如配置人工智能驱动的图像检测系统的机器人可以发运订购的物品。例如,机器人通过机器视觉可以确定水果蔬菜的新鲜程度,挑选符合质量要求的货物,再进行包装发出。

“”

4.智能制造

制造业天生具备AI驱动的优势。通过实时监控,可以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各类参数,并将这些数据用于训练机器学习模型,探索高效的流程、产品与生产运作模式,例如预测性维护、质量检测、优化产品设计,进而解决生产瓶颈、废品率跟踪、交货日期控制等问题。

“”

5.智慧医疗

除了AI加速新冠疫苗的研发外,根据CB Insights的报告,有86%的医疗机构已经在使用AI技术,其中的AI用例包括:加强医学影像分析(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准确率)、预防心脏病(利用AI算法识别心脏杂音,提前检测病因征兆)、机器人辅助手术(结合机器视觉,提高外科手术的精确度)等等。

“”

03、人类的终点,还是新时代的起点?

随着AI逐渐在医疗、教育、金融、制造等各行各业被广泛应用,未来智能机器能够帮助人类完成越来越多的工作,一些现有的工作岗位或许将不复存在。但是,AI在消灭一部分岗位的同时,也会带来行业进步和更多新的职业和岗位。此外,AI还能够将人类从危险作业和日常琐事中解脱出来。

或许,我们应该思考,如何保证将来的AI时代是一个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新时代。毕竟AI的基础是数据,确保数据合理利用,应对AI引发的社会舆论、隐私安全以及伦理道德等问题,将是迈进AI时代必须跨越的难题!

本文转载自:英飞凌中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文章,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联系小编进行处理。

点击这里,获取更多关于应用和技术的有关信息
点击这里,获取更多工程师博客的有关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