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深度】可穿戴设备如何历经人体磨难而保持正常?(一)

作者:Robert Huntley 贸泽电子

在工程师的眼里人体是一项 杰作,它可以承受瞬间升高的温度、刺骨的寒风,可以暴露在水中,承受擦伤和剧烈运动。人类的身体适应了我们对于冒险的追求,适应了我们对在不断变化的气候和环境中生存的渴望。

无论什么样的冒险者——无论他是超级马拉松运动员、高山攀登者,还是石油钻井平台上的工作的深海潜水员——人类的努力无不令人惊叹。通过人类的思维我们发明了一系列技术来支持我们每一步的行动,拯救生命,利用我们所知的可穿戴设备来每时每刻的监控我们的身体状况。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可穿戴设备是如何经受住我们身体严酷考验的,以及这些设计时如何快速调整,从而保证无论我们想去哪里或者需要去哪里,我们的技术都能与我们同在。

可穿戴技术的发展史

尽管科技在过去20年间飞速发展,但可穿戴技术的发展要比大家想象的要早得多,比如眼镜是在1286年发明的。维多利亚人(以爱发明著称)在19世纪设计了一顶装有空调的大礼帽,还在1890年设计了一件用电照明的连衣裙。但直到20世纪可穿戴技术才真正变得成熟。

飞利浦公司和李维斯公司在2000年合作创造了“ICD+”品牌,这是一款外套,内部设计了很多有线接口可以用来连接一系列的便携式电子设备。中央控制模块(CCM)连接所有设备,能够让穿戴者在手机、MP3以及耳机之间进行切换,从而控制它们各自的功能。在人体出汗的时候这件外套要能够经受住从内到外的温度变化,从而提供降温效果。在天气波动的时候外套也要能够感受温度的变化,虽然不太可能有人把这种产品推销给珠峰的登山者,但这样的设计才能确保产品既实用又时尚。

如今可穿戴设备已经无处不在,预计到2020年可穿戴设备的销量将超过1.7亿。每次我们将Fitbit智能手表戴在手腕上或者佩戴Apple Watch时,我们都在要求这项技术能跟随我们到任何地方,经受住我们所做的事情,在人类和电子工程史上从没涉及的地方发挥作用。设计师不仅要确保他们的设备能够正常工作,还要确保在极端环境下也能够正常运行。

干旱的地区

每个星期都有关于人类挑战极限的报道,在这个星球上没有什么比酷热和严寒更折磨人的了。加州的死亡之谷是世界上最热的地方,1913年温度甚至达到了56.7℃,这超出了人类生存的极限。现在该地区夏天经常保持的温度是47℃,但是我们人类决定挑战自己,在这一地区举办了被称为“世界上最艰难比赛”的恶水超级马拉松(Badwater Ultramarathon),这无疑不让人振奋,在这段217公里的赛程中很少有人能够跑完全程,记录上显示最快的选手在35小时内跑完了全程。令人惊讶的是在这30年的比赛中没有人在这条赛道上丧生,但是它仍然被视为耐力和生存能力的终极考验之一。

参赛的选手都有工作人员提供安全保障,提供水和医疗救援,跑步者不仅要在这种极端的挑战中生存下来,佩戴的技术也要过关,汗水、沙子、压力和酷热都为制造商提供了测试可穿戴设备的终极环境。同样科学家们将参赛者作为研究对象来了解人类耐力的极限——比如2008年的一项研究观察了运动员的水分循环。

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来看,面临的挑战是保持可穿戴设备的形式和功能,使其不能够太重、体积不要太大、用户操作不复杂,而且能够很好的展现其用途。即使是步数计数器这样简单的任务,工程师也要确保设备屏幕在明亮的阳光下可以看得清,确保表带不会被灰尘颗粒侵蚀,确保按钮即使有汗水和污垢的情况下正常工作。一款复杂的电子可穿戴设备需要足够坚固,防止灰尘和汗水进入内部,要做到这些事情不能妨碍运动员的注意力。

日常工作

当然不仅仅是超级运动员会让他们的身体和设备承受压力,人们每天上下班都要佩戴可穿戴设备,行走一万步,每天都要和同事们在一起,这些都给他们的身体和可穿戴设备带来了压力。

想想看我们每天带着Fitbit智能手表洗碗或者上厕所后洗手,我们一天会把水溅到手上好多次,工程师们都会知道这一点,因此即使那些声称不完全防水的产品,我们也要努力创造一定程度的防水功能。

我们的香水、润肤水、护手霜和化妆品都会导致污垢积聚,影响可穿戴设备的传感器。把手伸进橱柜、接孩子或者用吸尘器打扫家务,这些都会让我们的手腕受到碰撞,也就会让我们的可穿戴设备受到震动。当我们进行体育运动,在一场网球比赛或健身课上挥汗如雨时,我们要确保健康追踪器要必须强健耐用才能够适应我们的生活方式。考虑到现在大多数健身追踪器都包括心率监测,让一个光电二极管探测器和发光二极管(LED)组件靠近身体时,没有灰尘和汗水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这只是工程师面临众多微小挑战之一。

精彩内容未完待续。。。敬请关注人体:世界上最复杂的环境(二)

原文链接:
https://www.mouser.com/applications/human-body-harshest-environment/

该发布文章为独家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对于未经许可的复制和不符合要求的转载我们将保留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最新文章